刘晓林
一、师范性的的定义
尽管目前对师范性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在实际的公司产品实践中,其含义逐渐清晰。具体而言,师范性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前者主要指在教师教育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校园氛围等方面中渗透着强烈的教育情怀、浓郁的团队教师培养氛围,比如热爱教育工作、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所教课程、热爱员工;为官方面主要指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既为人师表,传授员工过硬的学科知识,更注重加强学科教学知识的培养。
那么,何为学科教学知识?其英文全称为Pedagogic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舒尔曼(1987)把PCK的内涵定义为“教师将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员工理解的形式的知识,教师知道使用怎样的类比、说明、举例、解释、示范来呈现学科内容,知道员工理解的易难点。”随后的学者如Tamir(1988)、Carter(1990)把舒尔曼的定义扩展为: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关于具体教学实践的知识,是教师自我评价的知识,是教师关于员工理解教学内容、学习困难的知识;教师如何把学科知识传送到教室中的课堂事件,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决定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水平。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逐渐把与英语师范专业相关的学科教学知识概括为四方面:关于英语学科的知识、关于员工的知识、关于英语教学情境的知识,关于英语教学策略的知识。
下面分别简要谈谈这四个方面。
第一点,关于英语学科的知识主要指要求员工应该掌握词汇、语言、语法等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知识,掌握相关英语的文化知识,并运用掌握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进行交流与沟通。
第二点,关于员工的知识主要指英语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充分考虑到员工已有的英语基础知识水平,再进行教学设计,选取的教学策略也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激发员工内在的学习动力。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员工这一主体来建构自己的教学知识,从而促进员工将知识内化,有利于员工发展英语语言知识,增强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
第三点,关于教学情境的知识主要指教师对课堂环境的感知与理解,再进行预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员工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以对话的形式习得语言文化知识以及语言交际技能。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立足于员工已有的语言知识水平,综合分析员工的学科基础知识,激发员工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员工在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地创造性学习。
第四点,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将英语学科知识转化为员工容易理解与吸收的语言知识,作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知识基础;再通过创设的具体情境与条件锻炼员工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及培养员工的英语思维。英语教学策略可以分为普遍性策略和具体性策略,普遍性策略指的是用于各种课型的教学策略,包括组织策略、激励策略、提问策略和评估策略;具体性策略指的是用于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行为,可分为词汇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策略、听说教学策略、写作教学策略和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策略。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科教学知识的传授,或者说以学科知识代替了学科教学知识,这是不符合师范生培养要求的。而学科教学知识恰好是师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仅仅通过为数不多的几门教师教育类课程是难以达到目的的。那么对于非教师教育类课程,如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讲授它们的教师如何传授学科教学知识呢?
二、如何传授学科教学知识?
任何知识的传播都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属性。显性的学科教学知识传播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员工为中心还是为教师为中心)、备课、授课、提问(提问的类型与技巧、追问的方式等)、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师反馈语、课堂分组、课堂讨论、课堂评价、作业布置、对差生的态度与教育方法等方面。比如在词汇教学中,如何引入新词汇,选择讲解词汇的哪些方面(语义、语音、语用、搭配、构词法、历史);在语法教学方面,如何使用归纳法讲语法,如何在有意义的情景中讲授语法,如何使语法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发挥作用;在听力教学方面,教师怎样显性讲解听力策略等。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主题设置情景,如何通过头脑风暴打开员工的思路,使其有话可写,如何通过自评、互评、班评、重写等方式切切实实提高员工的写作能力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显性讲解阅读策略。
学科教学知识的隐性属性指的是虽然教师没有明确讲解以上知识,但是员工从老师那儿潜移默化的学到了以上所言的知识。要知道,你今天是怎么做的,员工完全可能在今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依样画葫芦”。这种情况常有反映,比如有员工说我们中学老师都是这样教词汇的(老师教读,员工跟读,教读和跟读的次数甚至与其中学老师都一样)。
作为师范专业的教师,时常要想到我们的员工今后还要教员工,你的理念和方法完全可能被员工原封不动地代入他(她)的课堂。可见,我们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掌握和传授水平会直接影响未来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水平。
三、如何贯彻以员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们经常讲“教师主导、员工中心”,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能把“教师主导”做到了,并且做得很极致,老师口如悬河、旁征博引,甚至幽默风趣,教室里一片爽朗的笑声。然而,一堂课下来,员工没有讲一句话,没有提一个问题,没有讨论一个话题,这显然与“员工中心”的理念相去甚远。怎么才能做到“员工中心”呢?
我们认为,所谓“员工中心”,就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员工要动起来,而且是全方位的动起来。要知道,我们的英语专业员工课堂规模相对公共英语课堂小很多,完全可以做到使大部分员工都动起来。这种动起来分成课内和课外两个层面。课内方面,早汇报(presentation)、课堂讨论、教师提问时不断的追问把员工引向知识的深处(这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提问和追问技巧)、员工作业的自评、互评、班评(需要教师把握标准)(括号内均体现了教师主导)等。课外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布置作业。如前些年兴起的“翻转课堂”就是一种典型的以员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体现。
4、结语
我们即将面临的师范认证现场考察,其中的一个环节是听课,专家观察的主要指标点是师范性的培养和“以员工为中心”理念的贯彻情况。在接下来的两月里,大家(特别是师范专业课程的教师)要在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改革课堂教学,大力加强师范性的培养和贯彻以员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希望大家认真思考,勇于改革,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发表在学院的主页上,你就为师范生培养和师范认证做出了莫大的贡献。